其他
推荐 | 名句中国:吴礼权教授为你解读经典名句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
天下虽兴,好战必亡;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。【注释】出自唐·白居易《策林三》。天下,国家。虽,虽然。兴,兴盛、强大。必,一定。【译文/点评】国家虽然兴盛强大,但是好战不止,就必然会有亡国之虞;国家虽然安定无事,但如果因此而忽略战备,那么国家也一定会有危险。此言不能轻启战端,但战备要常抓不懈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【注释】出自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离骚》。漫漫,远的样子。其,句中语气词,无义。修,长。兮,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啊”“呀”。求索,求,求取。【译文/点评】路途漫漫征程远,我将努力探寻之。这是屈原以行路为喻,表达自己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的决心。其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,一直激励着中国历代无数志士仁人。
君子用人如器,各取所长。【注释】出自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八·贞观元年》。【译文/点评】这是唐太宗与封德彝谈举贤时所说的话,意谓任用人才不必求全责备,取其所长,授之以相应的职位,把事情办好,就是人尽其才了。不同的人才就像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器皿,本身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,只要使用者用得恰当,那就是最好的。这一用人观既反映出唐太宗用人的明智,也体现了其用人的器量与胸襟。
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【注释】出自三国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。轻,看不起。然,这样。【译文/点评】文人之间相互看不起,自古就是如此。这是曹丕所概括的文坛习俗。那么,文人何以彼此看不起呢?骨子里乃是因为文人都有“天下文章唯我好” 的心理,因此不管别人的文章才学是否真的好过自己,他都在心里予以排斥。虽然这不是什么客观的态度,也不是文人应该有的雅量,但无可否认,直至今日乃至将来,文人的这种自相轻视的心态也是难以根除的,这是可悲的,也是无奈的。
空手无壮士,穷居使人低。【注释】出自唐·李白《登黄山凌高欠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》。穷,指不得志。【译文/点评】壮士须有宝刀骏马才能驰骋沙场,建功立业;失意潦倒,英雄无用武之地,自然事事低人一等。此写怀才不遇、失意落寂的悲伤之情。
将治大者不治细,成大功者不成小。【注释】出自先秦《列子·杨朱》。将,将要、准备。治,做。细,小。【译文/点评】准备做大事的人,不要纠缠于小事;要成就大业的人,不要满足于做成很多小事。此言追求卓越、成就大业的人立志要高,眼界要广阔,要有“抓大放小”的魄力。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【注释】出自唐·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。【译文/点评】前句写江流入海、海潮涨江、江海相连的雄宏之景,后句写明月在天、影随潮动的舒缓之景。前句表现的是波澜壮阔的意境,后句表现的是静闲优雅的情调,有张有弛,犹如一曲和谐的乐曲。
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【注释】出自唐·杜甫《绝句漫兴九首》。【译文/点评】此写暮春时节柳絮漫天飞、花落随水流的景象。桃花飘落随水流、柳絮慢慢逐风舞,这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,本无可写。即使要写,也无什么新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,然而,诗人杜甫却做到了。他将柳絮与桃花都拟人化,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,于是原本非人类的柳絮与桃花都成了有情之物,柳絮能够“颠狂”,桃花具有“轻薄” 之性。由此,顿然打开意境,让人情不自禁地作由此及彼的无限联想,回味无穷。
马逢伯乐而嘶,人遇知己而死。【注释】出自明·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。嘶,叫。伯乐,是古代善于相马的人。【译文/点评】此以千里马见到伯乐才鸣叫作比,说明贤能之士只有遇到真心礼遇他的知己才会全心报效。其意是强调义士重情义的心理特点。
青春背我堂堂去,白发欺人故故生。【注释】出自唐·薛能《春日使府寓怀二首》之一。背,背弃、背着。堂堂,公然无顾忌的样子。去,离开。故故,此指接连不断的样子。【译文/点评】此以拟人修辞法,将青春逝去、老境渐至的悲凉之情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幽默地表现了出来,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不为穷变节,不为贱易志。【注释】出自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地广》。为,因为。穷,指没钱。贱,指没地位。易,变。【译文/点评】不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,不因为贫贱而改变志向。此与孟子所倡导的“贫贱不能移” 的君子修身的理念相同,意在鼓励世人守节不变、持志不移。
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患。【注释】出自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。君子,此指道德高尚、有远见的人。【译文/点评】君子虑事着眼长远,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,所以不会有近在咫尺的忧患发生。此言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有忧患意识,能防微杜渐,将祸患消灭在未萌状态。